首页 > 历史军事 > 李三古堆 > 第48章 通缉令

第48章 通缉令(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成弃妇,开局先教育渣男 修罗竞技场 光耀绿茵 妖孽帝尊缠上瘾 雏鹰的荣耀 宝可梦侦探:竹兰逼我领养精灵 恶毒婆婆:全家都让我养娇了 九华之程 穿越在龙珠世界 月照棠下草

李三夫妇正式在西正阳镇安顿下来了。

西正阳东街的铁匠铺重新开张了,这消息不胫而走。

西正阳的东西街铁匠暗中较劲,最后双双撤铺远走他乡,把个西正阳的铁匠行业平白毁掉。

从此好多年都成空白。虽然镇上新添了两家铁器店,专卖成品,但还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这是因为这些个成品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主要还是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

西正阳东街的铁匠铺是重新开张了,但是人们依然担心,西正阳东街的铁匠铺会不会开得持久?

原因很简单,西正阳镇东西街刘姓、诸葛姓内斗由来已久,虽事隔多年,但一家恢复,另家会不会忌恨?

不过后来人们终于知道,在西正阳东街重新开张铁匠铺的并不是刘姓,也不是诸葛姓,乃是一外姓一一李姓。铁匠铺就叫“李记铁匠铺”。

而且据说这李记老板是寿县人,与当今寿县县长还是“丝瓜亲戚”1。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信息在坊间传来传去,倒是蛮热闹。而这些信息有些是实实在在的,有些可能是捕风捉影。

比如说“李记铁匠铺”是夫妻铺,夫妻都会打铁,且都是打铁师傅。夫妻二人打铁的技术不分伯仲,这在西正阳也算是佳话一则!

比如说李记铁匠铺那个女掌柜,不仅打铁技术好,人也长得标致!人们说,如果不打铁,那其实就是美西施一个!

这些都是亲眼看得见的。这也是对“李记铁匠铺”的赞誉。

有了这些信息传播,“李记铁匠铺”的生意日渐红火。人们纷至沓来,不管是逢圩日还是不逢圩日,铁匠铺门口总是人影憧憧,络绎不绝。

据说,这往来不息的人并非全是顾客,很大一部分纯粹是来一睹老板娘的芳容一一有些是借着要打铁器而来,有些却是明目张胆的来啰!

但也有负面的信息。

比如说那个与寿县县长是“丝瓜之亲”的说法就站不住脚。你想哈,既是与县长是亲戚,那为啥在寿县不好谋生,非要到颍上县来谋生呐?!

自然引得人们的猜测。

于是有人说,李氏夫妇是逃难来的。你没看他们说话,根本不是我们淮河人。叽哩呱啦,连说带比划才能听清。

关于这一点,本书有关章节曾经介绍过:这淮河两岸人,虽然地理环境相似,但语言环境却不同。

简单些说,东西正阳的人说话受河南人的影响多些,属于皖西语系;而寿县人说话受山东人的影响多些,属淮南语系。

“逃难”说还不一定产生负面,这年头,灾难涟涟,有几个不处在逃难之中?除非那些达官贵人,土豪劣绅!

但这里的“逃难”,更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与“落难”同义。

李氏夫妇在家乡得罪了权贵,为躲避报复,遂踏上的“逃难”之旅。

而且这种“落难”,连县长亲戚都爱莫能助!实际上李氏夫妇皆属背井离乡之人!

这样的人还是值得同情的!

还有,李氏夫妇的铁器真的打得好:美观大方,经久耐用。

比如说同是一把锅铲,有的人打得笨里笨气不说,使用起来还非常不灵话,容易“翻跟斗”。

而李记锅铲,轻巧灵便,结实耐用。

再比如菜刀,有的人打得较美观,可是常生锈,不锋利,真正是“看得漂亮用得窝囊”!

而李记菜刀,不管是什么用途的刀,都是既美观又锋利,且经久耐用。

货比三家。李记铁器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有了这种种因素,李氏夫妇在西正阳就有了好的口碑。

闲话少说。我们还是来聊聊张子清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 始更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 穿越三国,我的二叔是赵云 大明:开局治疗马皇后 书生凶猛 三国之刘备崛起 尘途雕弓落 综影之我在清剧里想摆烂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